基层是政策落实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基层干部则是打通这关键一公里的“急先锋”“排头兵”。要持续为基层减负,让基层干部能够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服务群众。然而,当前部分基层干部被繁杂的事务、沉重的负担所累,难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抓落实之中。深究背后的根源,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作祟是重要因素,让广大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,拥有更多精力抓落实,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。
精文减会,为基层干部“松绑减负”。“善除害者察其本,善理疾者绝其源”。文山会海一直是困扰基层的顽疾,背后是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的影子。一些上级部门为了彰显“重视”,不论大事小事,统统发文、开会,全然不顾基层实际需求与工作成效,可谓是“八面张罗”却“虚功多、实功少”。会议亦是如此,冗长拖沓、形式主义严重,台上照本宣科,台下昏昏欲睡,“以会议落实会议”的现象屡见不鲜,沦为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。要彻底精简文件,严格把控发文数量与篇幅,提高文件质量,让文件真正成为指导基层工作的有力工具。要精简会议,能不开的坚决不开,能合并的一律合并,开短会、讲短话,提高会议效率。只有坚决向形式主义开刀,切实减少不必要的文件和会议,才能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的束缚中解脱出来,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、深入群众,去实地调研、解决实际问题,将政策真正落实到实处。
优化考核,为基层干部“精准定位”。科学合理的考核是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、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,然而部分考核却深陷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的泥淖。有些考核指标设置脱离基层实际,过于注重形式和材料,忽视工作实际成效,这背后是官僚主义思维在主导,只看表面、不重实效,恰如“隔靴搔痒”,难以触及问题实质。要优化考核指标,要坚决摒弃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,坚持以实绩为导向,根据不同地区、不同岗位的特点,制定差异化、精准化的考核指标,注重考核工作的实际效果和群众的满意度。通过科学的考核,引导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,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资源下沉,为基层干部“添能助力”。基层工作任务繁重,却面临着人员短缺、资金不足、资源匮乏等诸多困难,正所谓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。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使得资源分配不合理,基层所需资源难以及时到位。一些上级部门在资源分配上搞“一刀切”,不考虑基层实际情况,导致基层工作开展受阻。推动资源下沉,充实基层力量,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。一方面,要加大人员配备力度,根据基层工作实际需求,合理调配人员,充实基层工作队伍,缓解基层人手不足的压力。另一方面,要加大资金和物资支持,保障基层工作的正常开展。通过资源下沉,打破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造成的资源分配壁垒,让基层干部有足够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和能力去抓落实,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。
让广大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抓落实,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。只有坚决向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亮剑,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,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到基层工作中,将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,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。
摘录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825270783819224978&wfr=spider&for=pc/
http://www.kezhusp.com/